1月1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新形势下中医药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研究”子项目“中药人才培养及其教育模式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9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共20余人参加会议。我校校长孙忠人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孙忠人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药人才培养及其教育模式”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为我校中药学类专业的改革发展和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本届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我校将责无旁贷地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安排,为积极推进中药学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贡献力量。
教育部中药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我校匡海学教授讲话。他说,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子项目“中药人才培养及教育模式研究”的开展对推动新形势下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将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该项研究应立足当前国家战略需求和中医药发展大势,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新思路、新策略,把握中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新路径、新方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问题、明确解决路径并形成政策建议。
会议由中药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江西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刘红宁教授主持。
中药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我校李永吉教授介绍子项目总体情况
会上,项目各子项目承担单位的课题组成员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向。与会专家围绕当前中药人才培养及教育模式改革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仍然存在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能达到党中央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要求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系统梳理中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结合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全面调研中药产业、大健康产业人才存量和岗位需求,分析当前中药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中药人才社会需求预测模型;深入挖掘中药师承教育的精髓,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思维的科学内涵,探讨建立中医药思维导向下的中药院校教育模式;梳理以藏、蒙、苗、壮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学教育历史,分析新形势下民族药学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新形势下中药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改革的目标与重点,构建适应国家需求的中药学科、中药学类专业结构和国际化发展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议,服务国家决策。
学校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摄影/编辑:白雪飞